【大紀元2013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悉尼採訪報導)母親節就要到了,這是一個感恩的節日。母親為孩子操勞一生,子女藉此機會向母親表達感激之情,報答養育之恩。中國傳統文化很注重孝道,所以澳洲華人對這個源於西方的節日也很重視。
按照澳洲的傳統習慣,母親在母親節當天不做家務,孩子們要親手為母親準備早餐。所以許多家裏有學齡兒童的母親星期天早上會在一陣烤焦的麵包糊味中醒過來,睜開眼睛便看見家裏的小天使們笑瞇瞇的端過一杯製作粗劣的咖啡,起床後面對的是廚房裡的一片狼藉,收到的禮物是孩子在學校「母親節」 攤位上買的一打毛巾。儘管如此,母親心裏依然覺得甜滋滋的。
在澳洲的幼兒園和小學,母親節是十分重大的節日,老師都會安排相應活動教孩子表達對母親的愛和感激。
在幼兒園工作的鄧小姐這一個星期都在忙著準備母親節的活動,包括教小朋友唱「母親節快樂」的歌,和他們一起做母親節的卡片,給孩子們念讚美媽媽的故事書等。
她說,「母親節是澳洲幼兒園必須慶祝的節日,每個幼兒園都會教孩子們做一些手工製品獻給媽媽,比如用紅紙做愛心,為母親製作小香囊,畫母親節的卡片等。有個孩子在卡片上給媽媽劃了兩個翅膀,因為她覺得媽媽是天使。」今天,鄧小姐給班裡的小朋友提了一個問題,「你為甚麼愛你的媽媽?」這些4歲左右的孩子們的回答卻顯得非常成熟,一位剛從中國來的孩子用中文說,「我愛媽媽因為她一直陪在我身邊。」其他孩子們的回答也各式各樣,「我愛媽媽,因為她給我吃冰棍」,「我愛媽媽,因為她總是擁抱我」,「也沒有甚麼原因,我就是非常愛她。」
曾經在維多利亞大學任教的大學教師蔣女士說,澳洲人對母親節非常重視,這是一個向母親表達感激之情的好機會。「我覺的這是西方社會人性化的表現。平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很正面,互相尊重,母親節更是這種情懷的最佳展示。」
蔣女士的女兒在澳洲長大,目前居住在日本,母親節是她從來不曾錯過的保留節日。「今年我確信她也不會忘記,定會按時送上祝福,」蔣女士說,「這是西方主流社會的文化,這裡長大的孩子已經被這種文化熏陶,一切都很自然的投入,所以不用父母苦心培養這種孝心。」
雖然母親節不是華人的傳統節日,但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發現大多數華人都會慶祝這個節日。
高小姐在大學畢業後定居墨爾本,她時常想念遠在中國的母親。她說,母親節當天一定要給媽媽打電話好好聊聊天。已把母親從中國接來同住的陳女士說,平時因為工作太忙碌,沒有甚麼時間陪伴母親,心裏覺得很內疚,現在正好趁著母親節彌補一下,讓她高興高興。「其實我媽要的很簡單,就是去商場裡逛一逛,走走看看。我想拿出點時間,陪著她慢慢逛。」而陳女士在澳洲出生的兒子每年也總不忘給她一點母親節「小驚喜」。
母親節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禮物
儅子女們煞費苦心的為母親選購禮物時,澳洲零售業也趁此機會獲得一些激勵。最近研究發現,在未來幾天內,澳洲子女們將花費13.6億澳元購買禮物、卡片和鮮花。對那些不太用心的孩子們來說,最常見的做法依然是最後一分鐘衝向便利店買一大束鮮花。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5/9/n3866627.htm母親節談「孝道」澳洲華人感恩母親.html 美東時間: 2013-05-09 05:56:23 A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